分卷阅读218
书迷正在阅读:后妈太渣了(百合ABO,追妻火葬场)、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、引涟漪(NPH)、沉迷(SC,先婚后爱)、[火影]您战国时代的奶奶!、我师父是个bug、总裁邪魅一笑说、夫妻一场、(红楼梦同人)穿越来的薛宝钗、不识郎
徒,其中包括曾国藩,孙中山,毛,蒋……太多了。为什么举例日本人的话,因此可以说明心学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中国,包括整个亚洲文化,都有着深刻的,积极的意义。王守仁他是个伟人的人,是个圣人。能被称为教育家,政治家,军事家的人很多,但是能被称为圣人的,千古以来,也就那么几个。王守仁就算一个。要说王守仁的神圣和伟大,还得从心学说起,什么是心学?孔子之后,儒家分为六派,李斯代表的小康派,孟子代表的大同派,董仲舒代表的天人感应派,孟子荀子和告子代表的心性派,荀子代表的考证派,司马迁代表的记篡派。其中两派发扬光大,一个是天人感应派,在两汉时期威风八面,一个是心性派,在宋的时候发展为理学。孟子说人性本善,荀子说人性本恶,告子则说,人性可善可恶。理学家则说,孟子说得对,荀子说的也对,告子就是给我们提个醒,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心,“存天理去人欲”。心学,就是理学的分支,是和理学对立的学派。王安石在宋真宗的全力支持下进行变法,儒家的保守派群起而攻之,王安石将他们统统从中央驱赶到了洛阳,正是到了这里,以程颐为代表的洛阳知识分子没有政事困扰,专心致志的做思想,就兴起了理学。但是理学在这时候只是学术界的一种思想,知识分子之间找知己,交流用的,所以还没那么大的力量。到了本朝可就不得了了。理学有个大家,叫做朱熹,程颐的接班人,太祖很喜欢朱先生的姓氏,所以攀了亲戚,就把程朱理学作为科考必考题目,朱老师注解过的四书五经,就是科举考试的正确答案,任何思想,一旦成为官方考试必考思想,那影响的就不是几个人,是整个社会。而众所周知,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学思想是不科学,违背人性的。存天理去人欲最违背人性的地方有两个,**是可耻的,饿死事小失节事大。告子曰:食色性也。到了理学这里,人性都变成可耻的了,那不违背人性吗?它引起的社会问题就更多了,首先就是重男轻女,这个重男轻女还不止是思想上,而是律法上。在唐及唐以前,女子从来都有完整的财产继承权,就是结婚后,一样可以继承娘家的财产,女子如果离婚回娘家,也有发言权,可以参与家中大事的决定权,不离婚,丈夫的财产可以完全继承。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有继承权的女人,可以离婚,可以改嫁,可以自己经营农庄,可以从事商业活动,这些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活动,人们才能富裕。领袖都说,妇女能顶半边天,谁说女子不如男?但是到了宋朝,继承权就只剩下了一半,就是出嫁的女子,不能再和家里的兄弟平分财产,丈夫的财产,也没有完全的继承权。到了本朝,在理学的影响下,女人已经变成了商品和生育工具,律法上已经规定女人没有财产继承权,只是男人的附庸。而男人就更可笑,在理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影响下,他们要绝对的控制女人,给女人穿越来越重的衣服,还标榜这样的女人端庄,给女人裹越来越小的脚,这样女人就不会乱跑。他们以此为荣,然后女人为了生存讨好男人,也这样去要求自己失节就自杀。寡妇必须守节。女人穿的漂亮就是**。处女决定女人一切。一定要禁欲才是好女人,那些好女人也以此为荣。那么社会变成了什么样?男人看不起女人,女人自己也看不起女人,生男孩就欢天喜地,生女孩就掐死扔掉。男人女人本来是一半一半,现在有一半的人不劳动,要另外一半去养,创造的财富和价值能一样吗?少了一半。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最不好的影响。还有其他小的方面的,存天理去人欲的标准十分严苛,然后社会以此为道德准绳,但是大多数人都办不到,因为人欲不可能违背,所以有能力的人就偷偷放纵,变成了伪君子。没能力的人被人抓到,就人人喊打。而明明思想这个东西,是用来要求自己的,不是用来监视别人的,所以这是个十分别扭的社会。王阳明的心学,正是可以和理学分庭抗礼呈现对立的学说。理学说存天理去人欲,王阳明说人欲即是天理,既然是天理,为什么要去?正是因为他这种思想的传播,让一些觉得理学有问题,觉得理学别扭的人,一下子豁然开朗,然后他们成为了心学的继承人,成为了王阳明的拥趸,他们开始与人***作斗争。还说王阳明这个人。二十一岁第一次下场,就中了举人,二十六岁学兵法谋略,二十八岁中了进士第一,不过被人走后门挤掉了,反正中了,开始在工部,后来被调到刑部,但是他不管在哪里,对于真理的追逐都没有停止。在这次八虎事件之中,他因为直接弹劾皇上,也得罪了赵瑾,所以被下牢狱了,会被收监三年。☆、第三百一十二章救不救圣人?下诏狱啊,三年,虽然王阳明没死,但是也染了不少病。而王明阳的身体也一直不好,所以活了五十多岁就死了。可他将会成为一个圣人,圣人就活五十多岁,有点可惜。李昭看着杨厚照桌上的折子,正是赵瑾拿来给杨厚照看得,也正是王阳明骂杨厚照的那个,她神色变得犹豫起来。这时候杨厚照消食还没回来,秦姑姑在一旁端茶倒水,见娘娘发呆,问道:“娘娘,您怎么了?”李昭抬头问道:“你听过王守仁这个人的名字吗?”秦姑姑道:“格竹子的那位?娶媳妇忘了洞房的那位?”因为理学说存天理去人欲,格物致知,也就是天理在哪里?天理和人欲怎么分,朱熹说你要格物才能知道道理,而你家的拉地的牛有它的道理,一块砖有他的道理,反正什么东西都有道理,但是得格,格就是悟。王守仁一开始是理学门徒,所以听了朱先生的话,就想知道自己家门前的竹子有什么道理,蹲在那里一直看,好几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,就一直看,后来的结果很明显,格竹子的道理他懂了,就是不能格,人会晕倒,可能死人,但是竹子有什么道理,他没格出来。这件事一时间成为大家的笑话。至于忘了洞房这件事。王阳明结婚是在外地,结婚那天出去走,在庙里遇见了个和尚,他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愿意思